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

多地增设交流桩,织密便捷充电网络
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,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保障绿色出行的重要支撑。近期,多地加速推进交流充电桩布局,以低成本、易安装、广覆盖的优势,织密便捷充电网络,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家门口的充电服务,助力绿色出行普及。

层面明确将充电基础设施纳入新型能源体系核心任务。在此背景下,多地政府将交流桩建设纳入民生工程,通过财政补贴、土地优惠、电力接入支持等措施,推动充电网络向城乡结合部、乡村地区延伸。例如,部分省份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100%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,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推进交流桩加装,形成城区高密度、乡镇广覆盖的充电网络。

交流充电桩具有安装灵活、成本低廉的特点,成为社区、停车场、商业综合体等场景的。随着技术升级,新一代交流桩支持智能有序充电功能,通过与电网互动实现错峰充电,降低用户用电成本。同时,部分企业推出光储充一体化交流桩,集成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,实现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,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。此外,交流桩与直流快充桩形成互补,在高速公路服务区、城市核心区等场景布局直流快充桩,在居民区、办公区等场景增设交流桩,满足用户日常慢充、长途快充的差异化需求。

尽管交流桩布局加速,但行业仍面临区域失衡、标准碎片化等挑战。数据显示,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省份聚集了全国67.8%的公共充电桩,而中西部及三四线城市覆盖率有待提升。对此,政策明确要求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,通过动态电价、共享充电等模式提升公共桩利用率,并鼓励建立全国性互联互通平台,解决僵尸桩问题。同时,交流桩正从单向充电向双向互动升级,为电网调峰填谷提供支持,进一步拓展盈利空间。

多地增设交流充电桩,不仅织密了便捷充电网络,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与能源、交通、城市的深度融合。随着技术迭代、模式创新和政策引导,充电基础设施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,为绿色出行注入持久动力。